你有没有想过,像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这样的 “巨无霸” 央企,会如何用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的生活?5 月 10 日,一场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论坛在北京给出了答案 —— 央企正在用 AI 大模型掀起一场 “数智革命”,从电力生产到汽车制造,从网络安全到城市治理,AI 正在重塑这些传统行业的基因。这场论坛不仅是技术的展示,更是一次 “国家队” 集体进军 AI 的战略宣言。
范建林的三个倡议,道破天机
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范建林在致辞中直言:“人工智能是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。” 他提出的三点倡议,几乎为央企 AI 发展定了调:
- 突破根技术:聚焦大模型训练、安全算法等 “卡脖子” 领域,建国产化算力中心;
- 场景落地:在智能制造、绿色低碳等领域让 AI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;
- 开放生态:打破数据壁垒,通过企地协同培育新生产力。
这背后是央企的 “十五五” 规划 —— 把 AI 作为核心战略。简单来说,央企要从 “跟跑者” 变成 “领跑者”,在 AI 这个新赛道上抢占制高点。
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 “九天” 大模型,堪称央企 AI 的标杆。这个千亿参数的多模态模型,不仅能处理语言、图像、语音,还独创了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,解决了传统大模型的痛点。比如在医疗领域,“九天” 与三甲医院合作,优化急救流程;在政务领域,它支撑了多个省级数字政府项目。更厉害的是,中国移动还搭建了 “九天生态汇聚平台”,开放超 30 个大模型和 20 个数据集,让开发者能低成本调用 AI 能力。
中国电信的星辰语义大模型,是国内首个万卡集群模型,还在央企中率先全面开源。但他们更关注的是安全 —— 打造了 “多层级、立体化” 的安全防护体系,从数据层到模型层全链条守护。比如在智算云部署中,通过同态加密、智能水印等技术,防止数据泄露和模型滥用。他们的研发总监宋双永甚至提醒:“要警惕大模型接管物理世界后的风险。”
电力行业的 AI 应用更接地气。南方电网的 “大瓦特” 大模型,能处理电力系统中的文本、语音、图像数据,在广东、广西等地的发电、输电环节广泛应用。比如在设备巡检中,通过图像识别快速发现隐患;在电力调度中,优化新能源并网效率。而 “驭电” 智能仿真大模型,则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替代传统仿真,计算效率提升数倍。
鞍钢正在开发的羽嘉工业大模型平台,目标直指钢铁生产的全流程。他们计划 2025 年实现四大目标:算力达 100P、发布大模型平台、数据集倍增、覆盖 6 大领域 100 个场景。比如在安全管理中,通过大小模型协同过滤误报,识别复杂逻辑风险;在生产中,优化炼钢参数,降低能耗。
对比维度 |
AI 大模型 |
传统 AI |
技术基础 |
深度学习,数十亿参数神经网络 |
规则模板、浅层算法 |
训练方式 |
海量数据训练,持续学习 |
小数据量,与其他技术结合 |
应用场景 |
复杂任务,如内容生成、跨模态交互 |
简单任务,如语音识别、图像分类 |
生态开放性 |
开源共享,构建产业联盟 |
封闭系统,依赖定制化 |
举个例子,传统 AI 可能只能识别一张图片中的猫,而大模型可以根据图片生成一个关于猫的故事,甚至预测猫的行为模式。这种从 “感知” 到 “创造” 的跨越,正是 AI 大模型的魅力所在。
央企的解决方案很直接:建算力中心。中国移动计划 2024 年投产 3 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,华为昇腾则聚焦 “大模型训练 + 高并发推理”。数据方面,中国电信发布了高质量数据集 “阡陌”,鞍钢、南方电网等企业也在构建行业专属数据库。
中国电信的 “多层级安全围栏”、深信服的安全大模型,都在探索防御之道。更长远的是,行业正在建立安全治理标准体系,比如 OWASP 发布的大模型 Top10 安全威胁,以及国家层面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。
航天科工、中国移动等企业高薪招聘 AI 工程师,应届生年薪可达 35 万。同时,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专项课程,比如浙江大学的通信与 AI 融合研究,北京交通大学的 AI 安全治理课程,从源头输送人才。
联想提出 “普惠 AI” 概念,通过 AI 实现产品个性化、供应协同化。比如在汽车行业,深圳联友科技的 AI 平台打通了企业知识、生产工具,让 OA 流程、数据分析都智能化,人工成本降低 60%。
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计划建设人工智能地标,打造完整产业链。通过 AI 分析交通流量、能耗数据,未来城市管理将更精准。比如南方电网的大模型能预测用电量,误差从 3% 压到 0.5%。
中国移动发布的 AI 终端产品,如 AI PC、AI 眼镜,搭载智能体提供一站式服务。比如你说一句 “查小米汽车销量”,AI 就能自动搜索数据、生成分析报告,甚至制作宣传图片。
有人说,AI 是 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 的核心。而央企的入局,正在让这场革命变得更扎实、更可控。从算力基建到行业应用,从安全防护到生态共建,央企正在用 “国家队” 的资源和担当,为中国 AI 的发展铺就一条自主可控的道路。未来,当 AI 真正融入电力、钢铁、通信等 “国之重器”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,更是国家竞争力的跃升。这场革命,值得每个人期待。
暂无评论内容